近期,省生态环境厅对2024年全省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情况进行通报,合肥市评级为A,综合得分97.2分,连续两年居全省榜首。
加强统筹,构建全链条管理体系。将危险废物环境管理作为防控生态环境风险、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内容,纳入有关考核,印发工作方案和工作通报,定期部署调度,建立分级负责工作机制,压实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。生态环境部门管理方面,市特种污染物管理中心牵头,执法支队等部门协同推进,实行评估+帮扶、评估+执法、评估+风险防控;企业评估方面,压实企业主体责任,对照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指标,全年市级评估150家次,县区按照比例实施,实现重点行业、重点企业“双覆盖”。
数字赋能,提升智慧监管效能。全市4287家产废单位完成危险废物在线申报,4025家企业实现管理计划在线备案,申报率和备案率连续两年达100%。依托安徽省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,实现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电子化运行,电子联单补录率低于1%,医疗废物电子联单运行率100%。探索智能化监管手段,推动危险废物重点监管单位应用电子地磅、二维码标签等物联技术,安装率和使用率均超90%。通过智能预警系统,快速发现企业联单运行过程中的风险问题,及时整改,监管预警数量从每日70条降至3条以下,管理效率显著提升。
精准帮扶,激发企业内生动力。为破解企业“不会管、管不好”的难题,推行“评估+帮扶”模式。一方面,引入第三方技术力量对重点企业开展“体检”,帮助企业对标补差;另一方面,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,在市县两级组织多场次专项培训,做到全市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及重点产废单位全覆盖。开设“小倪说固废”科普专栏,在局微信公众号累计发布解读视频10期,助力提升消化吸收。在排污许可协同管理上,在全省率先实施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与排污许可证“两证同审”,完成32个排污许可证固废信息变更,推动企业主体责任高效落实。
强基固本,筑牢安全处置防线。持续强化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建设,夯实环境安全基础,全市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达66.49万吨/年。在省厅支持下,水泥窑协同处置飞灰项目入选区域性危险废物处置中心,铜陵迪诺与合肥长鑫废酸“点对点”利用能力扩至4.25万吨/年。召开小微收集座谈会,完善小微收集体系,4家小微收集企业可收集24大类、200余类危险废物,形成能力充足、种类齐全、收集全面的危险废物收集利用处置体系。建立“平急两用”医疗废物处置体系,确定4处常规设施和5处应急设施,形成多点互补网络。
依法监管,强化执法震慑力。加强危险废物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执法配合衔接,通过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,将危险废物环境管理纳入日常执法,依法查处危险废物环境违法行为。统筹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与生态环境隐患排查整治,先后开展危险废物自行利用处置设施、生态环境风险隐患、废弃设备及消费品回收利用处理等排查整治,消除危险废物产生、收集、贮存、利用、处置等多环节的环境风险隐患。